為什麼健康檢查前要空腹?對結果有哪些影響?

健康檢查前要保持空腹,有兩方面的考量:過程安全、結果準確。

麻醉時空腹,才不會造成吸入性肺炎;接受胃鏡和大腸鏡要空腹,則是要確保視野不受食物殘渣干擾;空腹才驗得準的抽血項目主要是三酸甘油酯和空腹血糖。

空腹也造成健檢報告的一些特色,例如膽汁累積造成直接膽紅素略高、輕微脫水造成的血液濃縮、尿液出現酮體等,這些指標也是受檢者有確實做到空腹的證明。

空腹麻醉才安全 避免吸入性肺炎

健康檢查進行胃鏡和大腸鏡時,常會搭配麻醉科醫師進行輕度的麻醉,以減少過程的不適。麻醉前的評估將空腹時間列入重要考慮。胃裡有食物殘渣或液體,就有可能在麻醉時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。

清醒時有稱為會厭軟骨的蓋子,保護氣管的入口,吞嚥時軟骨蓋上,確保氣管的乾淨。但麻醉時這個保護機制消失了,造成胃內食物倒流至咽喉,然後又不小心吸入氣管中,嚴重時就變成吸入性肺炎。

依據美國麻醉醫學會的建議,正常進食後至少空腹八小時才能接受麻醉,且麻醉前兩小時內連清流質(水、無渣果汁、含糖飲料、清茶、黑咖啡)也不能飲用。

胃鏡大腸鏡要避免食物干擾

做胃鏡空腹是為了避免消化不完全的食物殘渣,造成腸胃科醫師目視檢查的困難。不管是否接受麻醉,普遍的共識是胃鏡檢查前六小時要停止進食,前兩小時不能喝水

大腸鏡則是在清腸過程時要搭配大量的飲水,以將結腸內的糞便徹底排除。如果同時要做胃鏡和大腸鏡,既要喝夠水把大腸清乾淨,又要避免做胃鏡時胃內殘餘太多水,規劃飲水時間和飲水量就很重要

空腹時藥物該停該用?

藥物很多種,需要使用藥物的情況也很多,比較細膩的做法是跟據每種藥物個別化討論。

有人為了方便,乾脆檢查前全部的藥都先停掉,但有時候沒有服藥反而影響檢查順利進行,例如原本有在吃乙型阻斷劑這類藥物,如果驟然停藥可能會讓心跳升高,讓需要放慢心跳的檢查(如斷層冠狀動脈攝影)無法拍攝到清晰的影像。

又例如降血壓藥物如果停用了,反而會在健檢過程量到控制不佳的血壓,除了會造成報告判讀建議失準,胃鏡大腸鏡如果有息肉切除的處置,過高的血壓會使傷口較不容易止血。

吃藥另外需注意的是,胃鏡進行時藥還在不在胃裡?有些藥物是緩釋劑型,不會吃下去就崩解,太晚才吃導致胃鏡看到整顆藥都還在。即使藥物崩解了,如果還沒完全進入小腸,檢查過程可能會把一部份未消化的藥吸走,造成劑量不足。

大原則是多數藥物都可在檢查兩小時前配一小口水服用,但降血糖藥在未進食時服用可能會有低血糖的風險,可於檢查完進食後再服用。基礎長效胰島素仍應減量注射(約常規劑量的一半),以免造成檢查結束後血糖太高不好控制。

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是止痛消炎常開的藥物,這些藥容易造成腸胃道出血,多半要飯後吃以減少對腸胃道的傷害,因此不建議空腹服用,真的疼痛不舒服,可考慮服用其他類沒有腸胃道副作用的止痛藥。

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服用方式,需視藥物種類、胃鏡大腸鏡風險評估,與是否接受切片檢查而定。檢查前務必將這類用藥充分告知醫療人員,以得到最明確安全的服用建議。

三酸甘油酯要空腹檢驗

三酸甘油酯是脂肪細胞儲存能量的主要形式,其原料來自食物,數值極易受進食影響,尤其是甜食、油炸物、酒精、精緻澱粉等食物。因此抽血項目有三酸甘油酯這項時,最好空腹十小時以上再抽血比較準確。

三酸甘油酯過高會增加胰臟炎的風險。由於甲狀腺掌管全身的新陳代謝,因此甲狀腺功能低下時,三酸甘油酯也會升高,這是飲食之外另一個需留意的因素。

空腹、隨機、飯後血糖意義不同

人體的血糖值時時處於波動狀態,通常是一覺醒來時處於最低點,隨著每次進食而上升,經過胰島素的作用而下降。配戴連續血糖監測裝置時可以很明顯看到這些變化。

空腹血糖則是判斷糖尿病的指標之一,定義是至少要空腹八小時抽的血糖才算數,當空腹血糖在 126 mg/dL 以上,就有可能診斷為糖尿病。空腹血糖介於 100-125 mg/dL 之間,則定義為空腹血糖血糖偏高,也就是糖尿病前期。

隨機血糖也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之一,當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症狀,合併隨機血糖 200 mg/dL 以上,就有可能診斷為糖尿病。

飯後血糖則是評估胰島素處理血糖的能力,臨床上常用的標準做法是喝 75 克葡萄糖水後兩個小時測血糖。同樣在 200 mg/dL 以上就有可能診斷為糖尿病。

可想而知,當空腹時間不足,誤把偏高的血糖值認定為空腹血糖,就會造成後續診斷失準。

進食影響不大的抽血項目

膽固醇、尿酸、醣化血色素這些新陳代謝相關數值,影響因素比較多元,與長期的飲食生活習慣、遺傳基因都有關聯,但不至於受檢查前一天的飲食太大影響。

影像學檢查看得出空腹嗎

胸部X光由於會照到一部份上腹部,所以是看得出空腹狀態的。只要空腹時間夠長,照X光時在腹腔左上角出現的黑色陰影,就是胃內的空氣。

腹部超音波在空腹時很難檢查到胰臟,因為空氣比實心的人體器官不利聲音傳導,平躺時胰臟又常躲在胃的底下,一旦胃裡充滿空氣,要偵測胰臟就很困難了。

空腹確保膽汁蓄積

那為什麼腹部超音波檢查時還是會要求空腹呢?主要是為了檢查膽囊。膽囊是一個袋子,容納肝臟製造出的膽汁,膽囊漲大才能看清楚裡面的結構,例如息肉、結石等;進食後膽囊會收縮把膽汁排入腸道,超音波就看不清楚膽囊了。

由於膽汁蓄積在肝膽管和膽囊,空腹抽血通常會測到直接型膽紅素略為上升。健檢偶爾會發現疑似特殊的遺傳體質,會使間接型膽紅素良性上升,稱為吉伯特氏Gilbert’s)症。

空腹造成輕微脫水和血液濃縮

長時間空腹沒有補充水份,會造成輕微的脫水狀態,從各種生化指標和血球計數都能看得出來。

常見因脫水而上升的生化指標包含了血中尿素氮、肌酸酐、鈉離子、尿液的比重與滲透壓,且尿素氮除以肌酸酐的比值也會上升,而腎絲球過濾率估計值則會下降。

血液因脫水而濃縮,血球計數常會發現血紅素上升血比容上升紅血球數量上升

空腹造成生酮狀態

尿液裡出現酮體是健康檢查常見的現象,排除糖尿病患,其他多半都是空腹所致。

當人體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,就會加速脂肪細胞中的三酸甘油酯分解,產生能量的過程同時在肝臟產生酮體。無法利用葡萄糖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葡萄糖了(長時間空腹),或即使有葡萄糖但沒有胰島素(第一型糖尿病)。

要區分是不是糖尿病並不難,畢竟健康檢查幾乎都會驗血糖和醣化血色素,空腹血糖照理應偏低,但糖尿病患則會偏高。

要漲尿才好做的超音波

有沒有又要空腹又要努力喝水的時候呢?常見就是做膀胱和它周邊構造的超音波。膀胱漲尿有利於聲波傳導,做膀胱和攝護腺超音波檢查、子宮超音波檢查時,會鼓勵喝水,確保膀胱有足夠尿量,影像才會清晰。

取中段尿前要喝足水份

水喝得不夠,常會造成尿液檢驗的檢體量不足,原本該收的中段尿,被前段或後段汙染,可能會出現較多的表皮細胞、或帶入尿道口的表皮細菌,使尿液分析的結果不精確。

說明健檢空腹的目的、造成的結果解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