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步驟
- 抓重點:
- 初次做健檢,建議預算花在「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+ 大腸鏡」
- 女性乳房、子宮頸檢查很重要
- 六十歲以上,留意骨質密度、關節、心血管、腎功能
- 查方案:查詢 Google 地圖:醫院 健檢,點健檢中心,進官網查看方案
- 修細節:決定主方案之後,再微調細項,例如加一些超音波檢查,或換掉幾項(各家規則不同)
有胃鏡、大腸鏡和肺部電腦斷層的費用比較:
臺北、新北 | 價格 | |
北投健管 | 心肺腸胃健檢 | 46990 |
臺大醫院 | 基礎套裝 + 胃腸鏡 | 36700 |
臺北榮總 | 無痛胃腸鏡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33000 |
振興醫院 | 超值腸胃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9000 |
亞東醫院 | 消化道專案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9000 |
禾馨民權 | 無痛胃腸鏡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8800 |
萬芳醫院 | 經典防癌專案 | 25000 |
桃園 | ||
林口長庚 | 舒活守護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9000 |
新竹 | ||
東元綜合 | 鉑金健檢腸胃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33600 |
新竹臺大 | 元氣滿滿 | 21500 |
臺中 | ||
臺中榮總 | 好胃腸護肺 | 38000 |
中國附醫 | 標準型 + 無痛胃腸鏡 | 36000 |
澄清醫院 | 安腸護肺 | 33900 |
嘉義 | ||
嘉基 | 卓越(B) | 35000 |
大林慈濟 | 精緻一日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7090 |
台南 | ||
國泰功醫 | 健康樂活 + 消化道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38800 |
成大醫院 | 腸清卓越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36300 |
新樓醫院 | 腸保安康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8800 |
高雄 | ||
高雄榮總 | 經典精緻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37490 |
博田國際 | 守衛腸樂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31800 |
高雄長庚 | 舒活無痛鏡檢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30900 |
高醫附醫 | VIP尊爵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9600 |
義大醫院 | 舒適消化道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8600 |
阮綜合 | 腸保健康專案 | 26000 |
高禾醫院 | 好腸在 Plus 套組 | 22990 |
馨蕙馨 | 腸安馨 +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| 20300 |
民生醫院 | 精緻型全身檢查方案 | 20000 |
大同醫院 | 胃腸檢查不肺力 | 20000 |
岡山秀傳 | 尊爵專案 | 16000 |
價差滿大的,因為有些套餐會搭配較完整的項目,有些則是簡單幾樣,想要別的再加選。
主菜和副餐
主菜包含超音波、電腦斷層、磁振造影、正子攝影、胃鏡、大腸鏡等影像學檢查。
兩大熱門主菜,一是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,二是大腸鏡。
理由是,肺癌和大腸癌總是佔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前幾名,早期發現也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。
副餐基本上都會有血球分析、血脂、血糖、肝腎功能、胸腔X光、心電圖等。
胃鏡、大腸鏡重點
切息肉的費用和理賠
息肉切除和病理檢查,健保有給付,私人保險也會理賠,所以最佳解如下:
- 健檢做內視鏡的同時,用健保切除息肉,省得為了拿息肉,再做一次內視鏡
- 當天開好息肉切除的診斷書
- 收據明細,要獨立列出內視鏡項目
- 報告收錄息肉病理檢查結果
有些健檢中心一律自費處理,有些則可以轉健保身分執行,兩者會有約 7000 元的價差。
無痛大腸鏡,有麻醉科醫師嗎?
無痛大腸鏡的主流作法,是舒眠麻醉,就像睡個好覺,麻醉深度比開刀接呼吸器那種淺。
常用的藥是暱稱牛奶針的乳白色 Propofol,麥可傑克森就是死於這個藥過量。
要確保安全,應先由麻醉科醫師進行術前麻醉評估、並全程由麻醉科醫師執行麻醉。
所以術前就要見到麻醉科醫師,簽署麻醉同意書時,要核對麻醉科醫師的簽章。
胃鏡有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嗎?
做胃鏡時拿一小塊胃的組織,和尿素作用(CLO test),可以判斷是否感染這個細菌。
如果感染了,只要吃大約兩週的抗生素就能治癒。
低渣代餐美味度
做大腸鏡前三天,要開始低渣飲食,準備清腸。
低渣飲食未必痛苦,有些代餐其實滿好吃的,我自己試過。
代餐可以自己準備,如果健檢中心有現成產品更方便。
軟便藥和瀉劑
瀉劑有三類,我覺得最好喝的是檸檬酸鎂這類的,如保可淨。
瀉劑的選擇要看身體狀況,腎臟不好要選等滲透壓型的,如耐福力散。
嚴重便秘的,光喝瀉劑怕清不乾淨,還會請醫師額外開點藥物,喝瀉劑前就先吃。
當天能知道內視鏡結果並開藥嗎?
當天看報告,表示腸胃科醫師一做完內視鏡,就要趕快把報告寫完。
負責說明的醫師,也要仔細讀過報告,找出對照影像,解釋給受檢者聽。
遇到胃食道逆流、胃潰瘍、幽門螺旋桿菌這些需要開藥的問題,盡可能當天開好藥。
該多久做一次大腸鏡?
依據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的大腸癌篩檢指引,分成兩類:
- 高風險族群,建議間隔三年
- 低風險族群,建議間隔三至五年
風險高低,視上次高品質大腸鏡的結果而定
- 高風險指:
- 三顆以上的腺瘤
- 大於一公分的腺瘤
- 絨毛腺瘤
- 高品質大腸鏡的條件:
- 有看到盲腸(即大腸的起點)
- 清腸很乾淨(good 或 excellent)
- 病灶照得清楚
- 所有腺瘤皆完整切除
預算三至四萬
主流的全身健檢費用,大約介於三至四萬元。
電腦斷層(CT)和磁振造影(MRI)的檢查,由於儀器成本高,費用也會較高。
如果預算實在有限,建議肺部電腦斷層或大腸鏡,至少擇一。
遺傳風險
家裡的長輩、自己的兄弟姊妹生過什麼大病,這個病就建議放入健檢重點項目。
用這個方式,可以比較精準針對自己的風險來檢查。
有人甚至會先做基因檢測,找出潛在的疾病風險,再來設計健檢方案。
年齡風險
隨著年齡增加,大部份疾病的風險都會跟著上升。要特別留意:
- 男性的攝護腺肥大(良性增生)
- 停經女性的骨質疏鬆
- 脊椎骨刺、椎間盤突出、脊椎狹窄
- 心血管的斑塊和狹窄
- 慢性腎臟病
- 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
超音波排好排滿
這是我個人的偏好。
理由是,超音波非常安全,也比電腦斷層這些高階檢查便宜很多,又能得到豐富的資訊。
另外一個隱藏的好處,是醫師做超音波時,通常也會一邊說明結果。想趁機問醫師什麼問題,超方便的。
有不舒服嗎?
台灣的健保制度下,如果已經有明確的疾病或特定的不舒服,直接看診治療,費用普遍會比健檢低。
如果很明確知道自己的問題,就去看相關專科;如果也說不上來只是怪怪的,掛家醫科。
思考治療
車子進廠保養和健檢有點類似,但保養時會修復問題,健檢只有報告,問題要另外治療。
所以健檢之前,先問自己:如果找到問題,我願意治療嗎?
有些問題,知道了也不用治療,或根本無法治療,那你還想知道嗎?
值得檢查嗎?
值得篩檢的疾病有幾個特色:
- 找到問題之後,可以治療
- 這個問題不治療,會有嚴重後果
- 從健康到有症狀之間,時間夠長
- 有適合的篩檢工具
國健署推動的乳癌、子宮頸癌、肺癌、大腸癌、口腔癌篩檢,就是符合這些特徵的癌症。
其他像糖尿病、高膽固醇血症、腎臟病、肝炎等,也都是早期介入就能改變命運的疾病。
報告好懂嗎?
好的報告有兩個條件,第一點比較難:
- 沒有醫療背景的人,可以了解內容,並且知道該追蹤什麼、治療什麼
- 醫療專業人士,能從報告得到需要的臨床資訊,輔助診斷和決策
報告資訊的呈現、有問題能不能找到人解說、要如何轉介治療,都是差異所在。
除非曾看過別人的報告,不然很難事前知道報告最後的樣子。
什麼是好懂的報告?
以我工作的博田健檢中心報告為例,每個影像檢查、每筆檢驗項目,都有完整的中英解說。
所有異常值,不論輕重程度,都會分析成因、給予建議。
如果有以前的報告,會併排呈現,以了解數據變化的走向。
影像學檢查的圖片,盡可能放好放滿;動輒幾百張的 CT / MRI 影像,則會提供檔案光碟。
轉介方便嗎?
醫院型的健檢中心,如果要轉介治療,快的話健檢當天樓上樓下跑一趟,就可以搞定。
單純做健檢服務的中心,只能憑轉診單到其他醫院治療。
節省的時間、溝通的便利程度,都是選擇健檢中心的重要考量。
午後健檢
大家都喜歡上午來健檢,因為做完才能吃東西,下午也能回家休息。
如果願意空腹撐到下午,一些健檢中心有午後優惠,也避免在尖峰時段人擠人。
建議的抽血項目,以及理由
- 全血球計數和白血球分類:看白血球、紅血球和血小板
- 甲狀腺功能:甲狀腺掌管了全身的新陳代謝,是個牽一髮動全身的重要內分泌器官
- 肝功能:
- 肝臟酵素的上升,意味肝臟可能正處在發炎狀態,如脂肪肝的患者,常見 GPT 和 Gamma-GT 的上升
- 直接膽紅素是膽汁的主成份,長時間空腹時會上升
- 腎功能:
- 肌酸酐和腎絲球過濾率估計值可以評估腎臟的效率
- 進階一些,可以測定尿中的蛋白和白蛋白量
- 尿液常規檢查,可以分析感染、出血等狀況,再加上尿糖等生化指數的分析
- 血糖:
- 空腹血糖看檢查前兩三天的狀況
- 醣化血色素看前三個月的平均狀況
- 空腹胰島素和胰島素阻抗,能了解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
- 血脂:
-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危險因子,降低一些對長期的血管健康很有幫助
腫瘤標記該驗嗎?
除了 AFP 和 PSA,其餘的腫瘤標記,驗了徒增困擾。
試想以下兩個情境:
- 驗了腫瘤標記,指數正常。結果是,醫師無法據此保證身體沒有腫瘤
- 驗了腫瘤標記,指數異常。結果是,醫師無法據此斷定身體有腫瘤,只能建議後續影像追蹤
畢竟腫瘤是眼見為憑的,要知道一個器官組織有沒有出狀況,看到才算數。
怎麼看?用肉眼、X光、電腦斷層、磁振造影、取組織用顯微鏡看。
那為什麼 AFP 和 PSA 是例外?
- AFP 是 BC 型肝炎追蹤的常規檢驗項目
- PSA 只要有高,一定就是攝護腺的問題
美國的建議
一定有人會想:「到底健檢中心推薦的項目,是我真正需要的嗎?或是為了業績而推?」
最好的答案,就是用客觀科學證據來回答。
美國預防工作組(USPSTF)就是負責回答的單位。他們推薦這些:
成人
- 大腸癌篩檢:50-75 歲(A級;最高建議);45-49 歲(B級;次高建議)
- 肺癌篩檢:50-80 歲,吸菸 20 包-年以上
- 腹主動脈瘤篩檢:曾經吸菸的 65-75 歲男性
- 高血壓篩檢:18 歲以上測診間血壓;在開始治療前先確認家中血壓
- 糖尿病前期及第 2 型糖尿病篩檢:35-70 歲過重或肥胖成人
- 他汀類降血脂藥:40-75 歲,有心血管風險的成人
- B 型和 C 型肝炎篩檢:高風險族群,包括孕婦
- 戒菸:所有成人,尤其是孕婦
- 憂鬱症篩檢與自殺防治:成人、孕婦、產後婦女
- 飲食與運動預防心血管疾病
- 成人潛伏性結核篩檢:無症狀的高風險成人
- 成人減重:BMI 30 以上
女性
- 子宮頸癌篩檢:
- 21-29 歲,每 3 年一次抹片
- 30-65 歲,每 3 年一次抹片、每 5 年檢驗高風險 HPV 病毒(共 12 型)
- BRCA 1/2 癌症基因諮詢:有乳癌、卵巢癌、輸卵管癌、會陰癌家族史的女性
- 乳癌篩檢:40-74 歲
- 預防乳癌藥物:35 歲以上高風險女性(藥物如 Tamoxifen 等)
- 骨質疏鬆骨折篩檢:未滿 65 歲的高風險女性,及 65 歲以上女性